close

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評價



網友滿意度:



這陣子我超喜歡往外面跑~

出去玩囉~

不論是出門運動或開車車旅行

都有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呀!

不過人出門在外,總是有些雞絲投要準備好~

大部分的生活用品網購

我都習慣在金石堂找,一來是說

品質不錯、推薦跟折價也很讚~

而且我還有另外在用折價券

買起來就是整個省省省啦!

跟大家推薦最近入手不錯用的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點進去或往下看

詳細資料噢!

另外附上我常用的折價網

加入line@團就可以用囉~超方便Der!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本週熱銷商品: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充滿勇氣

      指出跳脫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的宿命限制

      培養個人生命風格與社會情懷

      是強調自發性與創造力的運用心理學

      個體是嵌入於社會的,這要從個體所處的脈絡中才能真正理解,

      所有重要的生活問題都是社會問題。

      本書以更有系統、更真實的形式,呈現阿德勒為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所做出的貢獻;

      主要架構皆出自阿德勒,堪稱阿德勒所著之個體心理學經典教科書。















        阿德勒是一位走在未來的先知,他的見解超越那個時代,他的學說充滿先見之明。本譯作的問世,是華人世界的福音,是渴望學習阿德勒學派心理學和心理治療者所翹首企盼的甘霖,也是教學者很需要的一本教科書。阿德勒說意義是自己的創造,相信讀者們必定能各自讀出對自己受用的意義。

        ──曾端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對於研究人格和異常心理的學術人員來說,這的確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往後若有評述和評論指出某位作者的新觀點似乎是從阿德勒直接延伸出來的,那麼安斯巴可(Ansbacher)的研究便足以堪稱為公正的準據。這本書也對阿德勒在歷史上和學理上應得的地位給予最基本的肯定。我認為目前無論是哪個年齡層次的理論創建者,都有可能因為專精阿德勒體系理論及其主要概念而得到莫大的收穫......阿德勒的許多觀點已然深入當代主流思想,並且成為這個年代廣為接受的一般臨床常識。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往往不知道這些觀點都出於阿德勒;而這些廣為運用的實務操作,卻正符合阿德勒的核心觀點。

        ──勞勃?懷特(Robert W.White)

        阿德勒的名字至今雖已廣為人知,但他的研究卻尚未獲得充分理解。因此我們樂見安斯巴可夫婦這本高度敏銳和令人讚賞的學術性書籍,以具有權威性而令人喜悅的方式,清楚說明了阿德勒在心理學方面的重要貢獻。

        ──葛登?奧爾波特(Gordon W.Allport)

        這本書是一項最為出色而獨具創意的貢獻,它不僅使用準確的語言使我們得以接觸阿德勒原本晦澀和未經翻譯的文章,更將阿德勒片段和紛歧的概念, 以一種有條理、有意義且統整的方式呈現出來。安斯巴可夫婦的評論使得阿德勒心理學鮮活起來,並且在阿德勒身後各種貢獻的啟發之下,將他豐富的思想發揚光大。

        ──克拉克?穆斯塔卡斯(Clark Moustakas)

        吳毓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陳偉任(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副主任)

        曾文志(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楊瑞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誠摯推薦



















      • 作者介紹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

        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病理學家,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原是佛洛伊德的學生,後為精神分析學派中第一個反對佛洛伊德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關於人的自卑感的理論,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的自我心理學,為日後西方心理學各派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 譯者介紹





        黃孟嬌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任職於新北市水源國小。相信故事與繪本的力量,喜歡從事翻譯工作。譯有《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敘事治療的工作地圖》、《兒童敘事治療:嚴重問題的遊戲取向》、《編織童年夢》等。

        鮑順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諮商心理組)碩士,現任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專任輔導教師。自大學時代即跟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諮系曾端真教授研習阿德勒學派的理論與實務,迄今,仍持續參加曾端真教授及楊瑞珠教授所帶領的阿德勒心理學專業社群,並熱中於發掘阿德勒心理學的哲學根源及其與儒道思想的對比與旁通。曾在《諮商與輔導》月刊,發表〈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看DSM-IV〉、〈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哲學基礎:「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探源〉等專論文章。

        田育慈

        資深譯者,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MBA。自2011年至今應用Bowen家庭系統理論於實務工作。中國心理諮詢師、正向教養訓練講師,具多年教牧輔導、社工及社區心理講座經驗。旅居國外多年,譯有《給蘇菲的信》、《不完美的禮物》、《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等心理相關譯作及其他。臉書與個人部落格搜尋:麥子發現光 Email:grnsnail@gmail.com

        周和君

        臺大哲學系畢業,曾混跡於紐約與西雅圖,今游牧於臺北。自由文字工作者,以翻譯為樂。譯有《狂喜之後》、《心的導引》、《觀照的奇蹟》、《佛陀的女兒》(橡樹林);《千福年天書》、《平心靜氣》、《解讀末世預言》、《女女相繫》、《B的故事》 (遠流);《天使學》(商周);《合作取向治療》、《合作取向實務》、《智慧的心:佛法的心理健康學》、《解鎖:創傷療癒地圖》、《癌症完全緩解的九種力量》(張老師文化)等書。

        江孟蓉

        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美研所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譯者與科大英文講師。愛好新知,樂於搭起作者與讀者之間美麗的橋樑。譯有《瞥見永恆》、《死亡晚餐派對》、《業力療法》(生命潛能出版),《法國盛宴》、《茴香酒店》、《紐約三部曲》(皇冠文化出版),《療癒,從創作開始》、《正念的感官覺醒》、《DBT®技巧訓練手冊》(張老師文化出版)。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目錄導覽說明





      • 審閱序 細嚼慢嚥,讀出自己受用的意義/曾端真








        致謝




        參考文獻說明




        引言 鳥瞰個體心理學












        第一部 人格理論與其發展








        第一章 補償與融合




        一、器官缺陷與補償/二、驅力的融合與轉化/三、攻擊驅力/四、情感需求








        第二章 男性欽羨與對佛洛伊德的批判




        一、自卑感與男性欽羨/二、自卑感與叛逆及順從/三、對佛洛伊德性欲概念的批判/四、對佛洛伊德其他概念的批判/五、社會性價值取代驅力/六、佛洛伊德及其他學者對阿德勒相關概念的討論(摘錄自考爾比)








        第三章 虛構主義與終極目的論




        一、虛構主義(選自費英格)/二、虛構的終極目標








        第四章 追求優越感




        一、力求完美/二、力求自我提升/三、自卑感/四、驅力滿足








        第五章 社會情懷




        一、人嵌入於社會中/二、社會情懷/三、社會情懷概念的緣起/四、天生的社會性(選自佛穆勒)/五、社會情懷與智能/六、社會情懷與調適








        第六章 活動力程度




        一、活動力程度/二、類型








        第七章 生命風格




        一、定義/二、自我的一體性與主權/三、獨特性與主觀性/四、生命風格的發展/五、預測與其局限/六、心理學理論與生命風格








        第八章 運用的心理學




        一、遺傳與環境的運用/二、認知過程/三、性格特質與表達性行動/四、器官用語/五、心理歷程的均質化












        第二部 異常心理學與相關領域








        第九章 神經質傾向




        一、神經質傾向/二、誇大的自我提升目標/三、社會情懷的發展不足/四、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


        天鐵價格






        第十章 精神官能症的自我保護行為




        一、神經質症狀的功能/二、經由攻擊做為自我保護/三、以距離做為自我保護








        第十一章 精神官能症的產生




        一、主觀因素/二、支持性因素/三、客觀因素與其相關性








        第十二章 心理疾患的動力一體性




        一、一體性與多樣性/二、焦慮型精神官能症/三、強迫型精神官能症/四、心身症/五、思覺失調症/六、憂鬱症與相關疾患








        第十三章 了解與治療病患




        一、了解病患/二、向病患本人解釋/三、治療關係/四、治療的特殊面向與技巧








        第十四章 早期回憶與夢




        一、早期回憶/二、夢








        第十五章 神經質傾向的根源




        一、童年負擔過重/二、家庭成員的角色/三、排行(出生序)地位








        第十六章 了解與治療問題兒童




        一、了解問題兒童/二、特定的行為異常/三、治療問題兒童/四、個體心理學在學校的發展/五、個體心理學訪談手冊








        第十七章 犯罪與相關疾患




        一、犯罪型人格/二、犯罪人格的發展/三、處遇與預防措施/四、藥物成癮與酒癮/五、性倒錯








        第十八章 一般生活問題




        一、職業/二、愛與婚姻/三、青春期/四、老年








        第十九章 社會心理學的問題




        一、團體心理學的動力/二、社會敵意/三、論政治迫害與戰爭心理學/四、宗教心理學












        阿德勒著作的參考文獻




        一般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審閱序】

      細嚼慢嚥,讀出自己受用的意義

      曾端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近兩年來,阿德勒學派心理學在國內蔚為風潮,相關書籍持續受到讀者喜愛,顯示阿德勒的論述獲得大眾的共鳴。

      2014 年的《個體心理學期刊》(The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致力於傳承古典阿德勒深度心理治療的大師史丹(H. Stein, 1932∼)在〈重新發現阿德勒〉文中,引用他的師父穆勒(Alexander Mueller,直接受業於阿德勒門下)於 1950 年代的預言:「個體心理學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力,阿德勒還沒有被充分了解,他將會在下個世代被重新發現,被徹底地從根本來了解。」史丹 說,我們就是這個時代。

      果不其然,阿德勒學派心理學重新被看見,他的著作和論述也在這個世代再度被印行。

      許多阿德勒的門生都說,阿德勒是一位很有魅力的演說者、教學者,可惜他沒有留下系統性的著作,多數的著作是從其手稿、演說、教學、示範的紀錄彙整而成,其中安斯巴可夫婦(Ansbacher, H. & Ansbacher, R.)所彙編的《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是最完整呈現阿德勒學說的著作。這兩位編譯者都是多年聆聽阿德勒的講學或演說,長期貼身跟隨阿德勒學習的大師,傾其全力蒐集資料,得以完成被譽為「個體心理學《聖經》」的巨著。雖然如此,他們還說文字不足以表達阿德勒現場演講的精彩。

      史丹說,這本書他至少讀了二十二遍,才真正心領神會。高雄師範大學的楊瑞珠教授(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創會理事長)也說她三十幾年來,把這本書讀到書頁紛紛掉落才覺得終於看懂了些。我有同感,我的書頁也掉到需用膠帶來修復。這次,張老師文化公司邀請我審閱本書的翻譯本,審閱過程中不知不覺又讀了幾回。為什麼一本書能如此讓人來來回回浸淫其中?必然有其引人入勝之處。阿德勒思想的奧祕對於我有如寶藏,屢屢讓我感受到如馬斯洛所言之高峰經驗。

      阿德勒是一位走在未來的先知,他的見解超越那個時代,他的學說充滿先見之明。當我們比對現時代奉為圭臬的心理治療守則:同理心,正是阿德勒的名言-用他的眼睛看,用他的耳朵聽,用他的心去感受。再也沒有比阿德勒的說法更能傳神道出同理心的真義。他所提出的了解人格的方法,後世學者也很難超出其思考範疇。

      阿德勒強調人的主觀意識與自我決定論,重視人所處的社會與文化脈絡,主張必須一礫一瓦地從其生命故事中拼出一個人的全貌。阿德勒可說是倡導人本主義、現象場、社會建構、多元文化與敘說的先驅。他說唯有謙虛的人才能對案主的人性有所了解。現時代強調治療師需要有「未知」(unknown)的態度,與阿德勒所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阿德勒所極力呼籲的社會情懷,正是近二十年來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研究報告之重要發現,幸福來自服務人群,快樂來自正向人際關係。而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的源頭亦指向阿德勒心理學。

      以上僅是順手拈來的幾個例子,阿德勒對心理學、心理治療、教育和生活科學等的貢獻,有待讀者細細地從這本譯作中去發現。

      本書由幾位譯者合力完成。阿德勒的論述蘊含深厚的哲思和人性觀,若非掌握語句中的含義,實在無法譯出阿德勒的本意。當我審閱之時,常常自忖是否也能翻譯得如此貼近。我衷心佩服他們幾位的學養和毅力,也感謝他們的貢獻。

      張老師文化公司俞壽成總編籌劃翻譯本書的歷程,讓我看到文化工作者的理想性。約四年前,早在台灣的阿德勒旋風尚未出現之前,她就找我討論出版阿德勒著作的計畫。出版此書的翻譯本是個大工程,她很有勇氣地付出行動,真的做了;而且在市場未卜的狀況下,她也已著手執行另一個出版計畫,出版一系列由史丹團隊所編輯的《阿德勒臨床實務彙編》的翻譯。

      本譯作的問世,是華人世界的福音,是渴望學習阿德勒學派心理學和心理治療者所翹首企盼的甘霖,也是教學者很需要的一本教科書。這不是一本可以快快讀的書,需要細嚼慢嚥,才能品出阿德勒學說字字珠璣的真髓。阿德勒說意義是自己的創造,相信讀者們必定能各自讀出對自己受用的意義。



















      編/譯者:黃孟嬌、鮑順聰、田育慈、周和君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3*17
      頁數:48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亨氏 · 安斯巴可

      追蹤







    • 譯者:黃孟嬌、鮑順聰、田育慈、周和君








    • 出版社:張老師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7/6/28








    • ISBN:9789576938900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imeh3o01183 的頭像
    jaimeh3o01183

    覓芙的興趣介紹

    jaimeh3o011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